动平衡试验 步行试验 闭目步行,前庭功能下降者步行偏眼震慢相侧或病变侧。小脑病变也偏患侧。
1、前庭神经末梢感受器包括囊斑与壶腹嵴两种类型。壶腹嵴上有高度分化的感觉上皮,为支柱细胞与毛细胞所组成。壶腹嵴毛细胞纤毛较囊斑长,且相互粘集成束,插入圆顶形的胶体层,也就是嵴帽或终顶。
2、【答案】:前庭器官包括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它们的感受器都是毛细胞。前庭器官是机体的主要平衡器官,是人体对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
3、前庭是人体平衡系统的主要末梢感受器官,是内耳器官之一,居颞骨岩部之内,和半规管、耳蜗紧密相连,共同组成内耳骨迷路。前庭感受器包括3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
4、前庭是人体平衡系统的主要末梢感受器官,位于头颅的颞骨岩部内。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内耳又称迷路),前庭位于内耳中,是内耳器官之一,由三个半规管和球囊、椭圆囊组成。它和耳蜗紧密相连,总称位听器官。
5、内耳的前庭器官和耳蜗总称位听器官,顾名思义就是感知位觉和听觉,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耳朵除了能听,还能平衡,平衡就依赖于前庭器官。前庭器官是人体对自然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官。
1、动平衡试验 步行试验 闭目步行,前庭功能下降者步行偏眼震慢相侧或病变侧。小脑病变也偏患侧。
2、 *** : (1)微量冰水法: *** 简便易行。受检者仰卧,头倾向一侧,受试耳向上。
3、常用的前庭功能检查法有:① 肢体平衡机能检查。过指试验、踏步试验、闭目直立试验(昂白试验)、踵趾相接试验、重心摆动计检查、动态位置电图检查等。以上检查能够大致了解肢体平衡障碍的程度,对病变部位进行粗略的分析。
4、过指试验:前庭性共济失调时,上肢下降时偏向迷路有病变的一侧;感觉性共济失调时,闭眼时常寻不到检查者的手指。趾-指试验:患者仰卧,上举大脚趾来触及伸出的手指。
5、当人体平衡出现障碍时,如走路向一侧偏斜等,就需要作前庭功能检查以确定前庭器有无疾病、其病变程度和性质。
6、检查 *** 不一,常用者为:先在正坐位下观察受检者有无自发性眼震,然后依次在下列四种头位进行观察:卧位、右侧卧位、左侧卧位或仰卧头后垂30°位。在每次变换头位时动作要慢,每一种位置至少观察30秒。
1、③ 半规管机能检查。常用的有旋转试验、冷热试验、瘘孔试验等,通过旋转、温度、压力等 *** 内耳前庭,使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斜,诱发肢体偏斜和眼震,从而达到判断前庭功能的目的。④ 眼震电图描记。
2、动平衡试验 步行试验 闭目步行,前庭功能下降者步行偏眼震慢相侧或病变侧。小脑病变也偏患侧。
3、变化 *** 检查可以判定有无耳石脱落异位和中枢疾病,冷热试验是最经典的前庭功能检查项目,在外耳道灌冷热空气或者水,观察眼震的对称性和强弱,可以判定前庭外周器官的低频 *** 感受能力。
4、当人体平衡出现障碍时,如走路向一侧偏斜等,就需要作前庭功能检查以确定前庭器有无疾病、其病变程度和性质。
5、前庭功能内耳变温(冷热水)试验或旋转试验反应减退或消失。病变愈接近内耳迷路,共济失调愈。
6、(8)摆动旋转试验(pendular rotationtest):用摆动椅检查,摆动幅度为90°,周期4s~20s,正常人眼震方向与转椅方向一致,DP不超过15%,DP向SPV较大侧,其结果与旋转试验一样为双耳前庭功能之综合反应。
1、另外前庭神经系统与全身其它系统又存在广泛联系,故前庭功能检测比较困难、复杂而特殊,临床只能通过前庭反应间接检测其功能状态。
2、前庭是特殊感觉器官,对有关 *** 要通过其他器官反应,反应的程度与该器官或系统的状态有关,其中以眼震较稳定,是观察前庭功能的主要指标。前庭性眼震有快慢相之分,以快相方向为眼震方向。
3、当人体平衡出现障碍时,如走路向一侧偏斜等,就需要作前庭功能检查以确定前庭器有无疾病、其病变程度和性质。
4、眩晕患者进行听力学检查主要是为了帮助鉴别诊断。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主要的两种生理学功能就是听觉和平衡觉,耳蜗负责听觉,前庭和半规管负责平衡觉。后两者受损引起平衡障碍即可引起外周性眩晕。
动平衡试验 步行试验 闭目步行,前庭功能下降者步行偏眼震慢相侧或病变侧。小脑病变也偏患侧。
(8)摆动旋转试验(pendular rotationtest):用摆动椅检查,摆动幅度为90°,周期4s~20s,正常人眼震方向与转椅方向一致,DP不超过15%,DP向SPV较大侧,其结果与旋转试验一样为双耳前庭功能之综合反应。
*** : (1)微量冰水法: *** 简便易行。受检者仰卧,头倾向一侧,受试耳向上。
发生机理不明,一般认为系耳石病变所致,但也可出现半规管、前庭神经、小脑、脑干、大脑等病变。本法不宜用于严重高血压或高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