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敦煌莫高窟的由来莫高窟的来历方面的知识吧,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1、起源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僔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之一个洞窟。
2、莫高窟的名称源自于梵语音译,原词为“摩诃窟”(Mahākūa),意为“伟大的窟室”。摩诃窟后来在汉语中演变为“莫高窟”。
3、莫高窟的由来和历史:前秦建元二年(366)乐僔和尚在莫高窟创凿洞窟,法良禅师接续建造。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
4、敦煌莫高窟是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的一处石窟艺术宝库,其由来可追溯到公元366年前后。莫高窟的创造和发展,主要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繁荣有关。
5、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莫高窟的由来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更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是中国现存规模更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
背景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为前秦苻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1、莫高窟的由来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更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2、敦煌莫高窟是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的一处石窟艺术宝库,其由来可追溯到公元366年前后。莫高窟的创造和发展,主要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繁荣有关。
3、莫高窟的名称源自于梵语音译,原词为“摩诃窟”(Mahākūa),意为“伟大的窟室”。摩诃窟后来在汉语中演变为“莫高窟”。
1、莫高窟的名称源自于梵语音译,原词为“摩诃窟”(Mahākūa),意为“伟大的窟室”。摩诃窟后来在汉语中演变为“莫高窟”。
2、莫高窟修造在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周围是大沙漠,其地形比敦煌绿洲高近百米,百姓们又称之为千佛山。古汉语中沙漠的漠与莫高窟的莫是可以通用的,所以在沙漠高处开凿的石窟便叫漠高窟,后来演变成为莫高窟。
3、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
4、僧人乐_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之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
现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九色鹿的原型《鹿王本生》是莫高窟257窟画壁上的,讲的其实是释迦摩尼前世的故事,九色鹿就是释迦摩尼的一世,大概内容和上面差不多。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
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
敦煌莫高窟是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的一处石窟艺术宝库,其由来可追溯到公元366年前后。莫高窟的创造和发展,主要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繁荣有关。
莫高窟的由来和历史:前秦建元二年(366)乐僔和尚在莫高窟创凿洞窟,法良禅师接续建造。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
背景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为前秦苻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