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清热剂及 白虎汤 附原文 (清营汤方歌)

2023-10-18 9:04:10 体育信息 清华老弟

中医清热剂及“白虎汤”(附原文)

〖方源〗《伤寒论》:“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刘渡舟先生总结《伤寒论》113首方歌

1、十小建中汤: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2、伤寒浮得脉涩,营卫不足也;沉得脉弦,木入土中营卫不足则表虚,木人土中则里急,表虚里急,故亦以此汤主治也。呕家不可用,谓凡病呕者不可用,恐甜助呕也。

3、此处的“菽”专指大豆。指按脉时用的力度如三粒大豆的重量。六菽就是按脉用的力度如六粒大豆的重量。不是脉搏的重量。

4、但头汗出,齐颈而还原文: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5、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实为112首,因其中的禹余粮丸有方无药),《金匮要略》载方262首,除去重复,两书实收剂269首,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

6、在中药方剂方面,《伤寒论》载方113首,使用药物达214种,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

哪里有方剂学学习心得

我觉得吧,方剂学习方歌的背诵很重要。中医毕竟是门经验学科,古人的经验一定要继承好。再说没有继承,创新也无从谈起。

笔者临证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工作和学习中,对学用方剂略有心得,笔之于纸,希冀能给后学者一点启迪。

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中医学、中医学基础、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籍、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等课程。

组方用药是治疗疾病的关键环节,是方剂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要想组好方、用好药,提高疗效,必须先学好组方用药的基本知识,打好基本功。

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基本方剂﹑成效。

清营汤的配方是什么

清营汤--《温病条辨》卷一 【处方】犀角9克,生地15克,玄参9克,竹叶心3克,麦冬9克,银花9克,连翘(连心用)6克,黄连5克,丹参6克。 【功能主治】清营透热,养阴活血。

清营汤 【分类】清热剂-清营凉血 【组成】犀角30克)生地黄(15克)元参(9克)竹叶心(3克)麦冬(9克)丹参(6克)黄连(5克)银花(9克)连翘(6克)【方诀】【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用量:犀角(水牛角代替)30g,生地黄15g,元参9g,竹叶心3g,麦冬9g,丹参6g,黄连5g,银花9g,连翘6g。用法:上药,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牛角镑片先煎,后下余药。

清营汤由犀角、玄参、金银花、竹叶、连翘等药材煎制内服,具有清热解毒,清宣透邪的作用,同时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症状,辅用麦冬、生地黄凉血滋阴,丹参养血活络。

此即“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具体应用。原著说“舌白滑者,不可与也”,因为方中生地黄、玄参、麦冬养阴生津兼顾营阴之耗损。“舌白滑者”,湿也,不可与清营汤,是为了防养阴生津药滋腻而助湿留邪。

固冲汤方歌内容是什么?

固冲汤组成:炒白术、生黄芪、煅龙骨、煅牡蛎、萸肉、生杭芍、海螵蛸、茜草、棕边炭、五倍子。方歌:固冲汤中用术芪,龙牡芍萸茜草施;倍子海蛸棕榈炭,崩中漏下总能医。

方歌内容:固冲术芪山萸芍,龙牡棕炭海螵蛸,茜草五倍水煎服,益气固冲功效高。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66060336 bytes) in /www/wwwroot/qhld.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