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主观:职工福利费计提比例一般是14%。福利费计提基数是职工的应付工资总额,包括各种形式的工资、津贴、补贴、加班工资、节日工资等。职工福利费指企业按照规定提取准备用于职工福利方面的资金。
计提福利费是指企业财务处理时,预先计入已发生、但未实际支付的职工福利费的行为。
会计中计提福利费什么意思 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4%,提取后,用于职工福利等的支出。也就是说先提取计入“应付福利费”科目的贷方,实际发生时,借:应付福利费 贷:现金等科目。
计提职工福利费并不减少工人的工资,是将用于职工福利的资金计入企业的相关成本费用中,相反增加了职工薪酬。
1、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2、计提福利费分录处理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企业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应付职工薪酬的计提、结算、使用等情况。
3、计提职工福利费会计分录: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了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等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
1、问题四:职工福利费必须计提吗 日常发生的应付职工福利费,可以先开支,不一定要先计提。但是,按照会计准则要求,福利费是要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来核算的。
2、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日常发生的福利费不需要计提,当福利费发生后根据实际金额记入相关费用就好了。
3、福利费是需要先做计提分录,然后再做支付分录的。计提的时候,借:管理费用等科目,贷: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支付的时候,借: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福利费怎么做账?按照现行税法规定,人人都有的福利费,应当并于发放的当月,与工资合并申报个人所得税。
企业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应付职工薪酬的计提、结算、使用等情况。
企业计提福利费时,应根据职工所在部门计入相应的会计科目核算,一般借方计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科目等;贷方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逢年过节,企业一般都会向员工发放福利,比如中秋节发放月饼。那么员工福利费支出,应如何做账?来跟着深空网一起了解吧。
公司年底给员工发的年终福利礼品,计提的时候账务处理是,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实际支付的时候账务处理是,借: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贷:银行存款等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