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子提出人性本善的观点,他认为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有的保持住了这个善良,就是好人,有的丧失了这个善良,就变成了坏人。
孟子首先提出“性善论”。他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人之善性是先天所具有的,是人本性所使然。
孟子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
孟子的人性观是“人性本善”,具有引人向善的教育意义。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
墨子的人性自利、自爱论。孟子的性善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1、孟子提出人性本善的观点,他认为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有的保持住了这个善良,就是好人,有的丧失了这个善良,就变成了坏人。
2、孟子关于人性论的四中观点是仁、义、礼、智。被孟子简称为“四端”,主要论述的是:生而固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心,在人则成为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之“端”。
3、孟子之后还有荀子的“性恶论”,商鞅和韩非的人性“好利恶害”说(《商君书·错法》、《韩非子·难二》)等观点。这些人性学说基本上都是以人的“食色”等自然生理属性来定义人性的。
4、孟子人性论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之一,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种道德属性。
5、孟子首先提出“性善论”。他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人之善性是先天所具有的,是人本性所使然。
6、孟子的主要观点有人性论、道德论、教育学。人性论 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强调通过内省和修养发扬天性中的美德。认为人性具备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这些美德需要通过内省和修养才能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