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阶段性、稳定性。儿童心理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每一个阶段中既留下了上一阶段的特征,又含有下一阶段的新质,但每个阶段里总是具有占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
1、(1)从不齐全到齐全 我们知道,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和特征,在出生的时候并不是完全齐备无缺的,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逐渐齐全的。(2)从笼统到分化 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而不分化的。
2、皮亚杰认为,所有儿童的心理都以确定不移的顺序经过各认知阶段发展。他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3、举例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1 认知能力的发展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出现“头脑”中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表象、想象和思维。这些都是属于高级认识活动的萌芽,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并导致他整个心理发展的转折。
4、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儿童心理活动是由无意向有意发展的。
5、儿童心理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儿童0至2岁这段时期,被称为感知运算阶段;儿童2至7岁这段时期,被称为前运算阶段;儿童7至12岁这段时期,被称为具体运算阶段;儿童12至15岁这段时期,被称为形式运动阶段。
6、通过这一阶段,儿童从一个仅仅具有反射行为的个体逐渐发展成为对其日常生活环境有初步了解的问题解决者。
1、皮亚杰认为,所有儿童的心理都以确定不移的顺序经过各认知阶段发展。
2、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只能协调感知觉和动作活动,在接触外界事物时能利用或形成某些低级行为图式。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能利用表象和语言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
3、皮亚杰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前运算阶段(2~7 岁)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口诀:“敢牵巨星”。
4、以智力或思维水平为划分标准,作为代表的是皮亚杰的分期。他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0-2岁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只能协调感知觉和动作活动,在接触外界事物时能利用或形成某些低级行为图式。
5、J.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理论。他把认知发展分为4个大的阶段,在每一大阶段下又再划分出若干小的阶段。之一阶段为感觉运动阶段。从出生到约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外界事物。
6、皮亚杰把前运算阶段又划分为两个阶段: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7岁)和直觉思维阶段(4~7岁)。
1、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杂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比如,幼小儿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都是心理活动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正因为不成体系,心理活动非常容易变化。
2、幼儿的心理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幼儿的认识能力从具体形象为主,慢慢向抽象逻辑发展;幼儿的情绪由无意、易变、外露到稳定和有意地控制发展。幼儿生理上的发展和成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心理发展。
3、儿童心理期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认识能力的发展,二是自我意识的发展。认知能力的发展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出现“头脑”中的心理活动,也就是表象、想象和思维。
4、从被动到主动。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的,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从零乱到成体系。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杂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5、(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儿童心理最初是无意的(或不随意的),直接受外来影响的支配。慢慢的开始由无意向有意发展的。新生儿的原始反射是本能活动,是对外界 *** 的直接反应,完全是无意识的。
1、(1)观察力:观察事物缺乏兴趣、缺乏系统性,常注意一些感兴趣的、新鲜的东西,而忽主要的东西。(2)注意力:注意水平有限,注意的持久稳定性和范围都不断地发展。
2、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快速性、协调性、开放性、可塑性。快速性,小学生入学以后,在学习和各种实践活动上,不断遇到各种的新问题和新要求。在适应这种新环境和新要求中,他们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3、认知发展小学生的感知觉已逐渐完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言语也有很大发展,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4、小学生的心理主要特点:(一)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