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歌诀:黄芪鳖甲地骨皮,艽菀参苓柴半知;地黄芍药天冬桂,甘桔桑皮劳热宜。
常用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等药物组成方剂补气,代表方剂有补肺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肾气丸等。但应注意两点:一是肝火、肝阳上亢、痰阻引起的头晕目眩,饮食积滞或湿浊中阻引起的胃脘胀满等实邪致病,不宜使用本法。
对气虚水湿停聚引起的水肿胀满,重用单味黄芪或配伍确有佳效。糯米(南方习称)是糯稻脱壳的米,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等功效,与黄芪相得益彰。许叔夏深谙此理,重用黄芪四两而收功,而当地医生不识,误治险酿祸端。
人体之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运动变化也就是人体的生命活动。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如补方中的补气法只侧重于健脾和胃的方药,补阳法只采取补肾壮阳的 *** ,初学者难以掌握完整的补气理论和方药技巧,导致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严重不足。
气不摄血则可见出血之候,故治疗时,必须用补气摄血之法,方能达到止血的目的。如临床上每见血脱之危候,治本“血脱者固气”之法,用大剂独参汤补气摄血而气充血止。
包括填精、固精、疏利精气等法。调气 包括补气、调理气机等法。调血 包括补血、调理血运等法。调津液 包括滋养津液、祛除水湿痰饮等法。
1、导赤散: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5 左金丸:左金茱连六一九,肝经火郁吐吞酸,再加芍药名御。 50. 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2、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华盖散 华盖麻杏紫苏子,茯苓陈草桑白皮;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3、方剂最精华和快捷的,就是背方歌!读熟的基础上,尝试背诵,不追求速度和数量,但是要达到每一首都”熟练、连贯、准确”。熟练:提到方歌名称,就能对应上是哪一首,在哪个章节、什么分类。
4、解表剂1辛温解表麻黄汤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1、【主治】三阴疟,午时以后发,病属邪入阴分者。提醒您:首乌当归鳖甲饮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 *** ,使用前请遵医嘱。
2、鳖甲滋防散结,黄耆益气补中,陈皮利气和胃,首乌养血滋营,生姜温散虚邪以截疟。水煎温服,使营阴足而热自退,中气足而虚邪无不自解。
3、【功用】补气滋阴,调和阴阳。 【主治】久疟不止,阴阳俱虚,正不胜邪,多汗,脉软微数。 【方论】气阴两亏,虚邪留恋不解,故久疟不止,羸弱无力。
4、鳖甲汤--《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处方】 鳖甲(去裙襴,醋炙焦)2两,人参2两,柴胡(去苗)2两,当归(切,焙)2两,枳壳(去瓤,麸炒)2两,甘草(炙)半两,桃仁7个(汤浸,去皮尖),白槟榔(煨)2个。 【制法】上为粗末。
5、鳖甲汤是以鳖甲为主要成份,熬制的汤剂,通常根据患者的病因不同,在配方上略有不同,治小儿不食、呕吐可加入当归、炙甘草升麻等;治疗妇女月经不调可加入白茯苓、枳实、赤芍等。
6、⒃治产后早起中风冷,泄痢及带下:鳖甲如手大,当归、黄连、干姜各二两,黄柏长一尺、广三寸。上五味细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
列表记忆 将重要内容列表,是人们常用的学习 *** ,可促进记忆,在中医药的学习中亦如此。例如方剂或者中成药的主治、特点,可列表说明。中医儿科学发展史学术成就内容多,也可将重点内容列表记忆。
首先,想要靠拆方子记忆,自己就要记得此方之所主。“肝郁脾虚血弱”都记不得,就没有后面的记忆部分了。方子会背,不知道用来干嘛,滑天下之大稽。其次,要有一定的中药基础。
所以我常常参考已有方歌,自己改编。1把整首方按照君臣佐使排下来,如白虎膏知粳甘草,气分大热此方好;归脾龙眼与黄芪,参术当归远志宜……2把常用药对放在一起。
方剂: 方剂的复习主要是背方歌,在背的时候要筛选好,选一些背起来更高效的方歌去背诵。我当时是辅导学姐帮我找的方歌,内容还是比较全的,功效和主治基本都会包含进去,这样的话把方歌背熟基本可以拿到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分数。
如果时间短,先把掌握类的记下来,这些是临床最常用的药物,然后再去背另外两类。到临床上不同医生会有不同的用药习惯,实际很多药都用不上,也有很多药你没有接触过的,这些进入临床后再一个个学习。
也就是说,针灸的穴位记住了,补泄思维懂了,那针灸学复习的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