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 孤 台 下 清 江 水 ,中 间 多 少 行 人 泪 。西 北 望 长 安 ,可 怜 无 数 山 。青 山 遮 不 住 ,毕 竟 东 流 去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①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②,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③,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④。注释 注释 〔注释〕①造口:江西皂口镇,在万安县西南六十里。
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裕太后在造口弃船登陆,逃往赣州。四十七年后,辛弃疾途经造口,想起从前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不禁忧伤满怀。
(愁余 一作:愁予)——宋代·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赏析 赏析一 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
(愁余 一作:愁予)——宋代·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的毕生志愿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复大宋江南的统一。他有将相之才而无从施展,不管何时何地,无论所见所闻,种种物象,都会激发他的报国之志和悲愤之情。
赏析 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郁 孤 台 下 清 江 水 , 中 间 多 少 行 人 泪 。 西 北 望 长 安 , 可 怜 无 数 山 。 青 山 遮 不 住 , 毕 竟 东 流 去 。
辛弃疾此首《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词题“书江西造口壁”,起写郁孤台与清江。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代: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注释] 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清江:这里指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