⑦餍(yàn):满足。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
1、孟子见梁惠王寓意是提醒统治者关注人民的利益和福祉,以仁义为基础,通过实施仁政来达到治理国家和人民的良好效果。
2、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边上,一面顾盼着鸿雁麋鹿,等飞禽走兽,一面说:“贤人也以次为乐吗?”孟子回答说:“正因为是贤人才能够以次为乐,不贤的人就算有这些东西,也不能够快乐的。
3、孟子晋见梁惠王。王站在池塘边,一边欣赏着鸟兽,一边说:“有德行的人也享受这种快乐吗?”孟子答道:“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体会到这种快乐,没有德行的人即使有这一切,也没法享受。
4、【全文翻译】 齐宣王问道:齐桓公、晋文公(称霸诸侯)的事情,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回答道:孔子的门徒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事情的,因此后世没有传下来,我也就没有听说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孟子见梁惠王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 亦③有仁义而已矣。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鴈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1、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封邑有利。
2、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3、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4、【注释】①梁惠王上:《梁惠王》是《孟子》之一篇的篇名,《孟子》和《论语》一样,原无篇名,后人一般取每篇之一章中的前两三字为篇名。《孟子》共七篇,东汉末赵岐为《孟子》作注时,将每篇皆分为上、下,后人从之。
5、【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⑴:‘经始灵台⑵,经之营之。庶民攻⑶之,不日⑷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