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焕庸线的意思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
1、年,原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胡焕庸,发表了《中国人口之分布》,并在文末附上了一张中国人口分布图,画出了一条区分人口密度的分界线。这条线一段是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另一端是云南腾冲。
2、胡焕庸线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线”。
3、胡焕庸线是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界线,其两侧还是农牧交错带和众多江河的水源地,是玉米种植带的西北边界。同时,中国的贫困县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两侧。
4、胡焕庸线经过的省份有: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
5、胡焕庸线的地理意义是什么 胡焕庸线曾受到美国 *** 的重视,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译成英文,供当时军民利用与参考。
6、蓉”,别称蓉城、锦城,是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成都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1、胡焕庸分界线如下:也称为胡焕庸线,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从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到云南腾冲,大致为东北至西南走向,是中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分界线。
2、胡焕庸分界线,又被称为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于1935年提出的划分中国人口分布界线的理论依据。该线以34%的人口比例,占据了中国70%的土地,从地理角度来看,这条线也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
3、由东北至西南,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作一直线,就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由地理学家胡焕庸于20世纪三十年代提出,故又称胡焕庸线。
4、在中国的人口地理版图上,有一条重要的分界线一“胡焕庸线”。胡焕庸线 又叫黑河一一腾冲线。
5、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线”。
胡焕庸分界线一般指的是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1935年,胡焕庸提出黑河(爱辉)—腾冲线即“胡焕庸线”,首次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规律。
中国人口密度分界线。黑河—腾冲线,即瑷珲-腾冲线,或胡焕庸线,是一条贯穿中国版图的假想直线段。是中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
也称为胡焕庸线,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从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到云南腾冲,大致为东北至西南走向,是中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分界线。
胡焕庸分界线 胡焕庸分界线,又被称为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于1935年提出的划分中国人口分布界线的理论依据。
1、胡焕庸线真的是天命难违吗介绍如下:胡焕庸分界线一般指的是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1935年,胡焕庸提出黑河(爱辉)—腾冲线即“胡焕庸线”,首次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规律。
2、是的,确实是天命难违。人口的变化和迁移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环境的质量、地域空间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各种人文和自然因素的驱动下,我们今天看到的“胡焕庸线”才终于形成了。
3、地理学家们现在倾向于从气候的角度理解胡焕庸线的存在:在北方,中国年降雨量400毫米等值线与其在许多地方重合,也就是说,这条线的一边是半干旱区,另一边则是溼润区。
4、胡焕庸分界线如下:也称为胡焕庸线,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从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到云南腾冲,大致为东北至西南走向,是中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分界线。
5、也就是说,胡焕庸线是气候变化的产物。近代发现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该线与胡焕庸线基本重合,也揭示出气候与人口密度的高度相关性。
6、胡焕庸线可能突破吗 “胡焕庸线”作为“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之一,不仅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的空间异质特征,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中国人口与自然地理本底的高度空间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