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克利斯朵夫也因杀死一名警察流亡瑞士,被一位新教朋友哀列克勃罗姆收留,女主人阿娜却做了他的情妇。
他唱动听的歌谣,让约翰呼吸田野清新的空气,在夜里感觉大自然交响曲中数不清的乐器,到生活中去创作真正的音乐,使克里斯朵夫又受到更好的音乐熏陶。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底层平民知识分子忍辱负重,吃苦耐劳,信念坚定,对理想不离不弃,在艰难困苦中,永远让痛苦升华的典范人物。
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托夫》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如果时间跨度有本书之大的,一般非主人公仅是一个过客,不会去细致描写。这么做可能更为符合生活实际,但不利于故事的展开与表达效果。
除了以上10本书,我也很喜欢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托夫》,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等。
前天读完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觉得是一次灵魂的交流,突然多个世界向我展开,我觉得我必须和他们沟通,这也是我不得不写几篇读书笔记的原因,尽管本人不是很喜欢写这类东西。
坚定的信仰,人才是有思想的芦苇,才不能像行尸走肉一般,被生活打到,就像约翰克里斯朵夫不为了生活而奔波,即使受困于生活,也不中断自己的追求。
《约翰克利斯朵夫》读后感1 1915年,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年份。而对于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来说,却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他的长篇著作《约翰·克里斯朵夫》,登上了诺贝尔奖的宝座。
1、《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于1912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描绘音乐家克利斯朵夫不朽奋斗、 *** 勃发、充满传奇色彩的传记小说。
2、《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让罗曼·罗兰获得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金的长篇小说。罗曼·罗兰将小说题献给“自由的灵魂”。 这个“自由的灵魂”,指的是一切追求真善美的英雄。
3、《约翰·克里斯朵夫》,作者罗曼·罗兰(1866--1944年),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和评论家,出生于一个小职员家庭。他受家庭氛围熏陶,酷爱音乐,并以一篇关于意大利歌剧起源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1、约翰·克利斯朵夫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一座小城里。约翰的祖父米希尔和父亲曼希沃都是宫廷的音乐师。母亲鲁伊莎替人家当厨娘。约翰长得丑,小时也很淘气。但他有强健的体格,倔强的个性。
2、克里斯朵夫的一切都得到葛拉齐亚的深切关注,她一直在无法给克里斯朵夫提供帮助而伤心。 克里斯朵夫与朋友奥里维合租一所公寓,奥里维非常钦佩约翰的音乐天才和充沛精力,约翰也喜欢奥里维的智慧清明,谦和仁爱,他们都热爱自由。
3、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一个小城市。他的父亲是宫廷中拉小提琴的乐师,母亲是宫廷中的厨娘。 克利斯朵夫有天赋的音乐才能。可是,他从小就因阶级差别而受到压迫和 *** 。
4、【答案】: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个具有正义感和反抗精神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出生于德国一个穷宫廷乐师的家庭,从小就显露出音乐天赋和反抗精神。
5、《约翰·克利斯朵夫》是罗曼·罗兰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许多事迹都是以贝多芬为原型的。作品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一个小城市的穷音乐师家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