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线是指电路中的电源线,其对地电压可以达到220伏特,人的身体要是接触了火线,将会出现触电的危险。
计算机接口IEEE1394,俗称火线接口,主要用于视频的采集,在INTEL高端主板与数码摄像机(DV)上可见。 IEEE 1394,别名火线(FireWire)接口,是由苹果公司领导的开发联盟开发的一种高速度传送接口,数据传输率一般为800Mbps。
接口,全称IEEE1394接口,也称火线接口(Firewire),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以及家庭数字娱乐的高速低成本的数字接口。
火线(FireWire)接口,是由苹果公司领导的开发联盟开发的一种高速度传送接口,数据传输率一般为800Mbps。火线(FireWire)是苹果公司的商标。Sony的产品称这种接口为iLink。
接口,又称“火线”(FireWire),最早是有美国苹果公司开发用于计算机 *** 互联的接口,由于其一系列特点被现在数 码摄像机广泛利用,用以将数码产品与计算机的连接以及机器之间的连接。
接口,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制定的IEEE1394标准的简称。它是一个串行接口,特点是传输速度快,适合传送数字图像信号。在u *** 0出来之前,它的速度比u *** 0快,也有些移动硬盘是用这个接口。
IEEE1394的前身是1986年由苹果电脑(Apple)公司起草的。苹果公司称之为火线(FireWire)并注册为其商标。而Sony公司称之为i.Link。德州仪器公司则称之为Lynx。实际上,上述商标名称都是指同一种技术,即IEEE1394。
1、火线:live wire 零线:Neutral wire 火线一般是黄色绿色红色,在动力电缆中黄色绿色红色分别代表A相B相C相(三相火线)蓝色代表零线,黄绿双色代表接地线。用L字母表示。照明电路里的两根电线,一根叫火线,另一根则叫零线。
2、火线的字母符号是L,零线的字母符号是N。普通居民供电当中适用于民用电,市电供压、供流的时候,电压值不同,中国都是220伏,它包含的是一根零线,还有一根火线,零线的接线端用N来表示,火线的直线端用L来表示。
3、L、N、E。照明电路里的两根电线,一根叫火线,英文简写L,一般为红色或黄色或绿色,另一根则叫零线,英文简写N,一般为蓝色,此外还有地线,一般为黄绿色或黑色。
4、火线、零线、地线。Live wire,zero wire,ground wire.例句:别碰那根电线,不然会触电的。Dont touch that wire or youll get a shock.这电线连接着扬声器。
5、火线:英文缩写:L,英文为:Live。零线:英文缩写:N,英文为:Null,也有称为中性线的,英文为:Neutral。
火线是指电路中的电源线,其对地电压可以达到220伏特,人的身体要是接触了火线,将会出现触电的危险。
火线 (电路中输送电的电源线)照明电路里的两根电线,一根叫火线,另一根则叫零线。火线和零线的区别在于它们对地的电压不同。
火线有多种意思,在不同的语境中意义不同:指战争之一线,也就是双方交火的地方。如:轻伤不下火线。生产、工作之一线也喻称“火线”。家庭二项用电中,分为火线,零线,火线带电,能使试电笔发光。
火线接口。IEEE 1394(简称1394),由苹果公司开发的一种外部串行总线标准,最初称之为Firewire(火线)。Interface即接口之意。该接口以前主要用来连接数码摄像机等设备。
其次就是使用电笔或者万用表这种工具,比如火线用电笔测试时氖管会发光,而零线则不会。
火线的对地电压等于220V;零线的对地的电压等于零(它本身跟大地相连接在一起的)。所以当人的一部分碰上了火线,另一部分站在地上,人的这两个部分之间的电压等于220V,就有触电的危险了。
1、首先,端口的形状就不一样,明显雷电端口要小很多;在速度上,雷电是最快的,火线介于雷电和USB之间(不管是0还是0)。
2、这是“雷电接口”。intel发布了宣传已久的Light Peak技术,并定名为“Thunderbolt”(雷电)接口。
3、Thunderbolt的研发初衷是为了替代并统一目前电脑上数量繁多性能参差不齐的扩展接口,比如SCSI, SATA, USB, FireWire和 PCI Express。
“火线”(FireWire)的接口是用于高速外围设备的连接系统,原称IEEE 1394,或者简称1394,是国际工业标准(高性能串行总线)之苹果版本。
另外,13吋的电脑屏幕太小,不利于运行三维软件的使用。三代MacBook Pro,此新设计使厚度接近MacBook Air转轴处厚度,并不再内置Superdrive、Firewire及RJ-45以太网插孔,并全面改用SSD。
接口又被称为火线或者FireWire,其实也是一种串行接口,类似于USB,最初被用于数字摄像机等设备的数据传输,由于目前的USB0/USB0的速度也发展很快,所以使用的不是很多。具体的可以看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