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文铜钱=十贯(吊)铜钱=十两白银=一两黄金 现在的货币有“分,角,元,百”等基本单位,古代的货币同样也有基本单位:“文,贯,两”,即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一贯铜钱,一两白银,一两黄金。
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即一贯钱(1吊钱)=1000个铜钱,在宋代及宋代以后,因为流行省陌,以七十七钱为百(《宋史》卷180食货志),即一贯钱仅为770个铜钱。
古时候一吊钱等同于一贯钱等于一百六十二枚铜钱;一文钱则是等于一枚铜钱。历朝开始时铸的铜钱大,尚能足钱,后来越铸越轻,都不足一钱。
在唐代及唐代以前:一贯钱 = 1000文铜钱;在宋代及宋代以后:一贯钱 = 770文铜钱;在质量上,开元通宝每文重一钱,每十文重一两,每贯(即一千文)重六斤四两。每文重二铢四丝,折合质量约4克。
宋朝时候一千个钱串成一串,叫一贯。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钱:大面值钱和大型钱的总称,六朝时称标准大小的五铢钱为大钱;文:钱币的基本单位名称,一枚小平钱称一文;贯、吊:一千钱称一贯或一吊;以上三种单位都是铜钱的单位,“两”是银子的单位,一两通常是一贯钱。
1、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
2、“开元通宝”开创十进位制,每枚重二铢四为一文钱,积十文钱重一两,即十钱一两“以钱代铢”。“开元通宝”有金、银、铜三种都以十位进制。即是铜币一个称为一文,100个铜币为一钱,十为一两银子,十两为一金。
3、唐朝一两银子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据说在2000到4000之间,是历朝最贵的,因为那时候银子还没有宋朝之后那么普及。至于换算区间大也是没有办法的,古代的物价,经常随着战争而大幅度变化,是很难控制的。
4、一两银子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换算方式来进行一个简单明了的呈现,在开元盛世,是唐朝的国力最为鼎盛的时期,当时的一斗米只要五文钱,而一两银子则等于1000文铜钱,可以买到200斗米。
5、在唐朝最鼎盛时期,以大米作为媒介,1两银子就可以换算成那时的1000文钱。再来就是,1石米大约等于现在的59千克的重量的米,1石米又等于10斗米。也就是说1斗米等于9千克。而9千克的米在那个时候的价值是5文钱。
6、古代货币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是常常变动的大约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吊)铜钱=10000文铜钱一两是10钱,一钱是0.1两。一锭银子:锭其实就是量词,就是一块银子。锭是用在元宝上的,只有说一锭元宝。
一万文铜钱=十贯(吊)铜钱=十两白银=一两黄金 现在的货币有“分,角,元,百”等基本单位,古代的货币同样也有基本单位:“文,贯,两”,即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一贯铜钱,一两白银,一两黄金。
在当时,换算的比例主要与粮价,货币的纯净程度有关。例如在平时,秦币可以兑换一个齐币。后来秦国为了应对危机,就在秦币中掺杂了许多杂质,使得三个秦币只能兑换两个齐币。不仅如此,各国之间货币的价值还和粮价息息相关。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到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1、由于每个朝代的生产力和购买力,百姓的生活水平,以及白银的流通量不尽相同,所以,银子在每个朝代的实际价值也是不同的。在此,笔者逐步谈谈一两银子在几个主要朝代的实际价值,看看能折合人民币多少钱。
2、在《红楼梦》里,贾府的一餐螃蟹花了24两银子时,刘姥姥感慨道,可以够小户人家一年的生活开销了。从这里可以看到,银子在清朝的时候,购买力就变低了,但是还是能够达到一两银子值人民币200-300元。
3、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 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 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