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经度和时区,可以方便的计算地方时:①计算两地的经度差。
②计算地方时。采用“东加西减”的计算 *** ,计算东边地区的地方时用加法,计算西边的则用减法;经度每间隔1°,地方时加减4分钟。地方时,即为当地时间。经度不同,地方时也会不同。
地理时间计算 *** 为:地方时计算规律为东加西减,15度1小时,1度4分钟;区时计算规律为东加西减,1时区1小时。地方时计算规律为东加西减,15度1小时,1度4分钟。
地方时计算公式:L1=F2-L2。地方时,是指按本地经度测定的时刻。地方时包括地方恒星时、地方视时和地方平时。地理学中所说的地方时通常指的是地方平时。
计算地球上某一曰期的范围,必须确定两条经线:一条是180°经线,另一条是地方时为今曰0点(或昨曰24点)的经线。
根据经度和时区,可以方便的计算地方时:①计算两地的经度差。
如果算出来是负数,则减一天,然后加上24小时;地方时是以当地的经度计算的,区时是一个时区15个经度范围内的共同参考时间。每15°相差一小时。
地球上每隔15度是一个小时。也就是每度是4分钟。东经位于本初子午线的东边,它的时间比本初子午线的时间要早,所以要用加的。116度=120度-4度=8个小时-16分钟=7小时60分钟-16分钟=7小时44分钟。
区时的计算 如果已知经度,不知时区,求时区序号数。该地所在时区的序号=该地经度÷15=商+余数。若余数大于5°,则所求时区序号为商数加1。该地为东经度即在东时区,该地在西经度即在西时区。求时区差。
1、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各时区同一使用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就叫区时.时刻为东早西晚.相邻两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2、时区数=所在地经度/15, 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l小时(所求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区时时区的东侧,取“+”;若位于西侧,则取“-”。
3、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每度)×经度差;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1小时×两地的时区差数。
4、具体划分 *** 如下:\x0d\x0a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5°W至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1、地方时计算公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地方时,是指按本地经度测定的时刻。
2、.计算地方时:根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
3、地理区时计算 *** 如下:一个原理:东边的时刻早。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边先看到日出bai。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越早。
4、地球上每隔15度是一个小时。也就是每度是4分钟。东经位于本初子午线的东边,它的时间比本初子午线的时间要早,所以要用加的。116度=120度-4度=8个小时-16分钟=7小时60分钟-16分钟=7小时44分钟。
5、向东时间要加,向西要减(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例外);如果算出来是负数,则减一天,然后加上24小时;地方时是以当地的经度计算的,区时是一个时区15个经度范围内的共同参考时间。每15°相差一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