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节日大军又来了,家庭聚会、亲戚催婚、朋友聚餐,转瞬间你觉得整个世界都在狂欢,但其实,你的心里可能正在暗暗叫苦——这就是传说中的“节日综合症”!别慌,这不是什么新科技,也不是跑偏的疾病,它可是“假日狂欢”带来的副产品,爆笑中带点小忧伤,真的是生活的彩蛋之一。
首先,让我们来说说这“节日综合症”是啥。其实就是在每次节日来临,大家都在表演“假装高兴”的同时,心里偷偷祈祷:拜托,别让我再吃到独自一人对着摄像头表演大合影的场景,也别让我在嫌弃那一桌子“家庭团圆饭”的同时,暗自想:为什么不是快把我带走,免得我还要装出一脸幸福的样子去尬聊!
这里还不得不提那些令人哭笑不得的“节日坑”。比如,亲戚们纷纷抛出:“你哪年结婚啊?”“还不生个娃?”“工作还顺利不?”的话题。仿佛一场没有硝烟的“家庭特战队”比赛,冠军是谁?能迷惑你,让你脸不红心不跳,回答得滴水不漏的那位。可是,你心里在滴血:哎,我还在努力躲避那闪光的“催婚弹幕”呀!
再说说“节日压力”这回事。买礼物那可是个学问,既要面子,又不能太伤钱包。有些人花了几天的时间,从早买到晚,就为了挑个“心意满满”的礼物,结果被家长吐槽“还是不够精致”,你心想:我这是买礼物,还是在参加“空前绝后的啼笑皆非”大赛?而且,节日期间的“不得不参加”的聚会,更像是一场“谁比谁更能忍”的竞技场。家族长辈轮番上阵,你要装出“我很喜欢这个瓶子”表情,却在心里暗暗祈祷:快点结束吧,再不离开我就要变成泡面王了!
心理学家都说,“节日综合症”是一种适应性障碍。你明明知道这些都是“套路”,但偏偏陷了进去。有些人还会因为节日的氛围而焦虑不已,比如:一边觉得被家庭“逼婚”压力折磨得焦头烂额,一边又无法拒绝亲友送的“节日红包”,还得礼尚往来,像个“红包工厂”一样不停地忙碌着,搞得像冲刺比赛一样疲惫不堠。
有人说,节日综合症还可以表现为“社交疲惫”。你可能会觉得:哎呀,这朋友圈里的“节日快乐”字样,看得我都快想打155打到窗户外去了。一次次的寒暄、应酬,慢慢变成了“社交疲惫的终极玩法”。就像手机耗电一样,身心也急剧“耗电”,直到只剩下一句“我累了,得休息一下”的心声。你会发现,昼夜交替中,假日变得像个无形的“心灵排毒站”,让你只想窝在被窝里,打个盹,顺便幻想自己在度假,结果啥也没做,只是“梦里见”了个美丽的假日天堂。
也有人会用“搞笑自嘲”来应对:比如说“我这个节日综合症,就是每逢假日一出现,脑袋就像被电击了一样,瞬间变成“瓜子脸”和“网红梗”齐飞的狂欢派对。或者,你会发现自己在大餐盘子前,心里暗戳戳想着:吃饱了就可以不去那场“尬朋友圈”的真人秀了。”这不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吗?面对节日的“套路”,我们都在用最搞笑的方式自救,因为笑一笑,十年少嘛!
其实,所谓的节日综合症还不是个“硬伤”,它更像是生活的小调味料。不妨换个角度看,既然不能逃避那一堆“的确令人又爱又恨”的亲戚、朋友、礼物,何不当成一场“年度大冒险”来迎接?把那些尴尬变成幽默,把压力变成“笑话”,生活就会变得更有趣一些。不然,在节日里窝在被窝里留言“节日快乐”,其实也是一种“反套路”的高级操作。有人说,最美好的事情,就是在繁忙之余,偷偷享受那份“不被打扰的孤独”和“心情的自由”。你说,这是不是一种别样的“节日胜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