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使东西熟透。沿着山路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七八十丈。山路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是潭水。
《游白水书付过》的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下面是该文言文的翻译,欢迎阅读参考!原文 《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游白水书付过》是苏轼描述自己和小儿子苏过泡温泉和游览佛迹院的一天,表达了东坡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
古文《游白水书付过》翻译 《游白水[1]书付过》 绍圣元年[2]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3]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5]可熟物。
游白水书付过翻译: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和最小的儿子苏过游览白水山的佛迹院。我们在温泉里洗澡,水热得很,其源头大概可以煮熟东西吧。沿着山腰向东走,稍微再向北转,有条瀑布高述七八百尺。
原文:《游白水书付过》苏轼 〔宋代〕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游白水书付过》的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下面是该文言文的翻译,欢迎阅读参考!原文 《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游白水书付过翻译: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和最小的儿子苏过游览白水山的佛迹院。我们在温泉里洗澡,水热得很,其源头大概可以煮熟东西吧。沿着山腰向东走,稍微再向北转,有条瀑布高述七八百尺。
原文:《游白水书付过》苏轼 〔宋代〕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书以付过。东坡翁。 【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百丈瀑布。 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有潭。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译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使东西熟透。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俛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游白水[1]书付过 [宋]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
古文《游白水书付过》翻译 《游白水[1]书付过》 绍圣元年[2]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3]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5]可熟物。
游白水书付过翻译: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和最小的儿子苏过游览白水山的佛迹院。我们在温泉里洗澡,水热得很,其源头大概可以煮熟东西吧。沿着山腰向东走,稍微再向北转,有条瀑布高述七八百尺。
《游白水书付过》的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下面是该文言文的翻译,欢迎阅读参考!原文 《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语文题:初二课外文言文《游白水书付过》的翻译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