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斑疹伤寒的检查(地方性斑疹伤寒)

2023-09-08 16:23:17 体育信息 清华老弟

地方性斑疹伤寒的检查

1、肥达试验:用已知的伤寒沙门菌O、H抗原,副伤寒甲、乙H抗原稀释后与被检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以检测患者血清中抗体的含量,来判断机体是否受沙门菌感染而导致肠热症并判别沙门菌的种类,对诊断伤寒起辅助的作用。

斑疹伤寒的疾病简介

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虱传斑疹伤寒或“典型斑疹伤寒”,是普氏立克次体通过体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持续高热、头痛、瘀点样皮疹(或斑丘疹)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自然病程约为2~3周。

斑疹伤寒〔typhus)乃是由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流行性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所致,经体虱传播,以冬春季为多。地方性斑伤寒是由于摩氏立克次体感染所致,以鼠及鼠蚤为媒介,以夏秋季为多。

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typhus)又称虱传斑疹伤寒,是普氏立克次体(R.Prowazekii)通过体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急性起病、稽留型高热、剧烈头痛、皮疹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程2——3周。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系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啮齿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病患者多有野外作业史,潜伏期5~20天。

地方性斑疹伤寒的流行呈散发性,夏、秋季多发,多见于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国内以西南、华北诸省较多。

地方性斑疹伤寒的鉴别诊断

1、二.鉴别诊断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流行区亦常有钩端螺旋体病存在。而且,两者均多见于夏秋季节,均有发热、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故应注意鉴别。

2、.血象 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2.血清学检查 外斐氏反应中,变形杆菌CX19凝集的诊断意义与流行斑疹伤寒相似,即只有群特异性而无型特异性。

3、地方性斑疹伤寒诊断要点: 居住或工作环境有鼠,或有本病发生。 临床表现如发热、皮疹等特征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并且较轻。 血清学诊断有阳性结果。 根据以上几点不难作出诊断。

4、血清学检查(1)外-斐反应中OX19呈阳性反应 患者血清可与变形杆菌OX19株发生凝集反应,敏感度较高,但特异性差,不可用以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区别。

5、发热体温39℃左右,为稽留热或弛张热,于1周左右达高峰,伴头痛、全身酸痛、结膜充血,热程9~14天,大多渐退。皮疹多数患者出现皮疹,多见于第4~7病日,皮疹初见于胸腹部,24小时内遍及背、肩、四肢等。

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是

地方性斑疹伤寒又称蚤传斑疹伤寒,其病原体为莫氏立克次体,含该菌的蚤粪,经皮肤或黏膜感染人体。印鼠客蚤是主要传播媒介,鼠类是自然宿主,人类通过蚤的叮咬而感染。恙虫病的传播媒介为恙螨。

地方性斑疹伤寒是由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引起的,它的传播媒介是鼠蚤,故2题选B。流行性斑疹伤寒全世界流行。患者是普氏立克次体的储存宿主及唯一的传染源,传播媒介为人虱,传播方式为虱-人-虱。故3题选A。

【答案】:B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是地方性斑疹伤寒(或称鼠型斑疹伤寒)的病原体。鼠是主要储存宿主,传播媒介主要是鼠蚤和鼠虱。普氏立克次体是流行性斑疹伤寒(或称虱传斑疹伤寒)的病原体。

斑疹伤寒简介

1、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虱传斑疹伤寒或“典型斑疹伤寒”,是普氏立克次体通过体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持续高热、头痛、瘀点样皮疹(或斑丘疹)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自然病程约为2~3周。

2、流行性斑疹伤寒又叫虱传斑疹伤寒,是普氏立克次体通过体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稽留型高热、头痛、皮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程约2-3天。

3、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系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啮齿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病患者多有野外作业史,潜伏期5~20天。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 *** :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

Fatal error: Allowed memory size of 134217728 bytes exhausted (tried to allocate 66060336 bytes) in /www/wwwroot/qhld.com/zb_users/plugin/dyspider/include.php on line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