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
1、意思是: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傍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出自唐代诗人祖咏《终南望余雪》,原文为: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2、“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同时,“积雪浮云端”一句写出了终南山高耸入云,表达了作者的凌云壮志。“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
3、《终南望馀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诗词翻译为:从长安望终南山北景色秀美,远看岭上积雪似乎浮在云端。雨雪晴后夕阳微光染亮树梢,长安城中傍晚反增阵阵轻寒。
《终南望余雪》意思是:遥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终南望余雪》唐代 祖咏 原文: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终南望余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咏雪诗。此诗主要描写终南山的余雪,通过山峰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景色虽好,不知有多少寒士受冻。
《终南望余雪》祖咏 古诗翻译及注释翻译遥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
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这诗精练含蓄,别有新意。通过山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使诗达到全新的境界。
早晚 看那山上雪,顿觉凉气袭人,我想祖咏 的诗句:“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 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便是写的此情 此景了。(刘章《雾灵春色》)【全诗】《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余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1、《终南望馀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诗词翻译为:从长安望终南山北景色秀美,远看岭上积雪似乎浮在云端。雨雪晴后夕阳微光染亮树梢,长安城中傍晚反增阵阵轻寒。
2、《终南望余雪》祖咏 古诗翻译及注释翻译遥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
3、译文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 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 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赏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
4、终南望余雪/终南望残雪 作者:祖咏 朝代:唐代 原文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翻译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山上的皑皑白雪好似与天上的浮云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