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中描写了在岳阳楼极目远眺所见到的景象,表现了一时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
1、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原文: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翻译及注释 翻译 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
2、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推杯换盏,畅饮美酒。醉后朦胧里一阵阵凉风起,吹得我翩翩起舞袖带旋回。
3、【译文】 登上岳阳楼,远望岳阳山,无边美景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远方,洞庭湖显得异常浩荡,汪洋恣肆。大雁高飞,带走了愁苦烦闷,月亮在山间升起,好像是山峰把明亮美好的月亮给衔过来了。
4、《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代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译文: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
1、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推杯换盏,畅饮美酒。醉后朦胧里一阵阵凉风起,吹得我翩翩起舞袖带旋回。
2、鉴赏 诗的一两句写登高临远所见到的辽阔景象。“尽”字,形容登上岳阳楼,俯瞰下界,岳阳一带的自然景色一览无余。“川迥洞庭开”一句紧承“尽”字而下,具体展示八百里洞庭浩邈无垠、横无涯际的景象。
3、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译文: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看见大雁南飞引起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传杯饮酒。
4、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原文只要内容是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翻译如下: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
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看见大雁南飞引起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传杯饮酒。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
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推杯换盏,畅饮美酒。醉后朦胧里一阵阵凉风起,吹得我翩翩起舞袖带旋回。【注释】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译文】 登上岳阳楼,远望岳阳山,无边美景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远方,洞庭湖显得异常浩荡,汪洋恣肆。大雁高飞,带走了愁苦烦闷,月亮在山间升起,好像是山峰把明亮美好的月亮给衔过来了。
【原文】 楼观岳阳尽,川迥2洞庭开3。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4,天上接行杯5。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6。【注释】 1夏十二:姓夏,排行十二,生平不详。岳阳楼,坐落在今湖南岳阳西北高丘上。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唐代·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译文】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洞庭湖水,广阔无垠,依稀看见与长江相接。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人生境遇不同 《登岳阳楼》起句就与杜甫的人生相联系。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这首诗抒发了 诗人李白 欢乐和喜悦 的感情。此二者,同登岳阳楼,因为登楼时处境不同(一贬一免,前者忧后者喜),在思想角度上也有所不同(前者忧国忧民,则有感于岳阳楼之势与己之思。
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中描写了在岳阳楼极目远眺所见到的景象,表现了一时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
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岳阳楼坐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历代迁客骚人,登临游览,莫不抒怀写志。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整首诗,诗人将自己隐在楼、川、雁、山等景观后,让楼去观览,川去迂回,让雁牵愁心飞去,山衔好月走来。天地万象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的生命和感情的载体了。 首联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
这个意境与杜甫《登岳阳楼》的沉郁悲壮有很大不同。在艺术风格上,杜甫的《登岳阳楼》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