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10多种帛书,共20余万字,黑墨书写,字体为小篆和隶书,是公元前2世纪或更早时期的作品。这些帛书包括《老子》抄本两部,《老子甲本》为汉高祖时的抄本,《老子乙本》为汉惠帝时的抄本。
1、马王堆西汉古墓帛书中,载有二十九幅彗星图,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注意到彗星的不同形态,具有科学价值。有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和华复最古老的医药专著,价值极为珍贵,艺术性高、实用性强。
2、帛书是马王堆汉墓中最为学术界所关注的,也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
3、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初期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
4、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家族墓葬的,这座古墓不仅结构宏伟复杂,而且埋藏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就犹如一座宝藏墓一般。
5、马王堆帛书包括了从战国到西汉初期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及科学等各方面,有重要学术价值,又可作为校勘传世古籍的依据。它不仅是研究历史的之一手资料,也是研究汉代书法及书法演变、发展提供了珍贵的依据。
马王堆帛书,1973年12月于中国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一批帛书。该墓葬的年代是汉文帝前元十二年 (公元前168)。字体有篆、隶之分。篆书的抄写于汉高祖十一年 (前196)左右,隶书的约抄写于汉文帝初年。
马王堆帛书包括了从战国到西汉初期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及科学等各方面,有重要学术价值,又可作为校勘传世古籍的依据。它不仅是研究历史的之一手资料,也是研究汉代书法及书法演变、发展提供了珍贵的依据。
这个帛书涉及从战国到西汉。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20余万字的帛书和竹简,藏于湖南省博物馆,其内容涉及战国至西汉初期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及科学等各方面,堪称“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