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阿莫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水稻稻瘟病水稻谷粒瘟是怎么引起的方面的知识吧,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1、在水稻秧苗期和分蘖期发病,可使叶片大量枯死,严重时全田呈火烧状,有些稻株虽不枯死,但抽出的新叶不易伸长,植株萎缩不抽穗或抽出短小的穗,孕穗抽穗期发病、节瘟、穗颈瘟严重发生,可造成大量白穗或半白穗,损失极大。
2、稻瘟病是由灰梨孢菌侵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
3、主要与品种抗性、气象因素、栽培管理和地理环境四个方面有关。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各稻区都有发生,又称为火烧瘟、吊颈瘟等。
4、水稻稻瘟病的传播途径稻瘟病的病菌主要靠空气气流传播,在当年发病的稻草上越冬,次年7月上旬,温度适宜时,病稻草上的病菌借气流传播到水稻叶片上引起发病。
5、谷粒瘟主要发生在水稻的谷粒上,受害谷粒先会出现椭圆或不规则的褐色或灰白色病斑,严重时会出现灰绿色霉层,导致谷粒变黑、籽粒不饱满。
1、稻瘟病的症状特点蚂蚁庄园是叶部和节部会出现暗绿色小斑。并逐渐扩大,最后导致叶片卷曲、稻穗成白穗。
2、(1)慢性型病斑呈梭形,最外层为淡黄色晕圈,称中毒部,由病菌分泌毒素所致;内圈为褐色,称坏死部,细胞内充满了褐色树胶状酚类物质;中央呈灰白色,称崩溃部,叶组织细胞完全被破坏。
3、一,水稻稻瘟病常见的症状特点:苗稻瘟:小苗发病,基部变灰黑色,叶变淡褐色、卷缩、枯死,没有明显的病斑;严重时成团枯死,如火烧状。在枯死苗的表面,可见到灰青色的霉层,这就是病菌孢子丛。
4、叶瘟病:刚开始时会在水稻上引发水侵状暗绿色病斑。发展的势头极为迅猛,是典型的急性症状。最终,病斑会形成棱形或长棱形。节瘟病:在抽穗后发生。褐色小点在稻节上产生并扩散,直至整个节部变黑,继而腐烂。
1、苗稻瘟:小苗发病,基部变灰黑色,叶变淡褐色、卷缩、枯死,没有明显的病斑;严重时成团枯死,如火烧状。在枯死苗的表面,可见到灰青色的霉层,这就是病菌孢子丛。
2、稻瘟病的病菌主要靠空气气流传播,在当年发病的稻草上越冬,次年7月上旬,温度适宜时,病稻草上的病菌借气流传播到水稻叶片上引起发病。
3、(5)药剂防治:防治苗瘟一般存秧苗3或4叶期或移栽前5d施药;防治穗颈瘟可于破口至始穗期喷施一次杀菌剂,然后根据天气情况在齐穗期施第二次药。但刚药次数和间隔期取决于用药时的天气、杀菌剂的种类和田间病害严重度。
4、有利于稻瘟病的发生。在24-28℃范围内,湿度越高,病情越重。抽穗期突然遭遇低温,水稻抽穗期延长,发病几率增加,穗颈瘟严重。在长江以南,如果水稻播种太晚,很容易遇到雾天、阴天或雨天,平均温度在20℃左右。
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技术(1)减少菌源收获后及早处理病稻草,不在秧田附近堆积病稻株,稻草不堆放在明年准备做种田的附近,病稻草堆放在避风雨处,不能用病稻株催芽、盖种、扎秧把、堵水口或搭棚,以免菌源传播。
防治 *** 稻曲病的防止 *** 如下:1亩用井冈霉素100克兑水60KG在水稻破苞期(即出穗5%)进行防治,水稻扬开花期严禁喷药。
稻瘟病的更佳防治时间在孕穗末期至抽穗期进行防治,以控制叶瘟,严防节瘟、茎穗瘟为主。
因此,我们应避免种植易感品种,选择抗病品种,以减少稻瘟病的发生。此外,同一品种在不同生长阶段的抗病性也不尽相同。单一品种有利于大面积感染稻瘟病。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水稻上重要病害之一。发生遍及全国各大稻区,北方稻区以稻颈瘟为害最为突出,流行年份一般可造成损失10%~20%,严重者可达50%以上。症状水稻生长期间,植株各部位均可发病。
稻瘟病又称米热、火瘟和叩头瘟。水稻在整个生育期都易感稻瘟病,在苗期、分蘖期和抽穗前期,尤其是稻瘟病易感品种更易感病。稻瘟病发生的有利条件是温度在20-30°之间,相对湿度在90%以上。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等,是由稻瘟病原菌引起的、发生在水稻的一种病害。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都可发生,为害秧苗、叶片、穗、节等,分别称为苗瘟、叶瘟、穗瘟和节瘟。
谷粒瘟:多发生在开花后至籽粒形成的阶段,发病时产生褐色椭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的病斑,能够引起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没有任何症状,护颖受害变为褐色,会使种子携带病菌。
叶瘟:叶片上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病斑会快速扩散,最后变为棱形。苗瘟:幼苗的基部变为灰黑色,上部变成褐色,田间湿度较大时会出现灰黑色的霉层。
严重时米粒变黑。水稻稻瘟病可通过农业措施和药剂进行防治。通过品种的合理布局,选取不带病菌的健康种子,施用专用壮秧剂培育壮苗等农业措施进行防治。防治穗颈瘟在始穗期喷药1次,齐穗期再喷药1次。
小麦的稻瘟病的症状:褐点型病斑:多在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产生少量孢子。叶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慢性型病斑: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逐渐扩大为梭形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