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轼赠刘景文古诗文,通过对城市、人物、自然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深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这篇诗文既有寓情于景的艺术之美,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它不仅是苏轼的佳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之一。
1、荷尽已无擎雨盖②,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注释】①刘景文:刘季孙(公元1033年—公元1092年),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性情豪放,博通史传,好异书古文石刻,所得薪俸尽用于藏书。
2、《赠刘景文》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赏析】前两句写枯荷和残菊。荷和菊同为花中不俗之物,皆性情高洁,不与世争。
3、苏轼 〔宋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4、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翻译: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更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5、赠刘景文 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更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原文:《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更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是一首寄赠的诗。刘景文,字季孙,开封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做过饶州酒监。苏轼赞誉刘景文为“慷慨奇士”,将他比作孔融,并推荐他做官。全诗表面上只是在写深秋(一说初冬)时节的景色,但托物言志,深有寄托。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注释 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赠刘景文》北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1、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更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原文:《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2、《赠刘景文》古诗的意思全解: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美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3、《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诗词译文 如今,荷叶都已经枯败了,再也看不到夏天那样碧绿的,好像举着一把遮雨大伞似的荷叶,亭亭玉立在那里繁茂的样子了。
4、《赠刘景文》北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5、赠刘景文 作者: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注释 ①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6、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赠刘景文》。这首诗将丹桔比作了刘景文的性格,虽然生活在江南的温暖气候,但他的内心却像丹桔一样坚强,不畏岁月的冰冷。
赠刘景文 / 冬景作者: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您好。《赠刘景文》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作品。原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作者:北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赠刘景文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于元祐五年(1090)在杭州任知州时送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一首勉励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赠刘景文的诗人是谁,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