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娃奥运漫游记》内容提要如下:竞技体育的公正与坚持:盲人柔道运动员大友在比赛中遭遇不公平判罚,展现了运动员在面对不公时仍坚持比赛的精神,强调了竞技体育中公正与坚持的重要性。运动员的自我突破:通过伏明霞的故事,传达了每位运动员都在努力找回自我、追求自我突破的主题。
视力残疾人能够参与的体育活动种类繁多,包括健身操、棋类、田径、游泳、盲人门球、盲人乒乓球以及柔道等。其中,田径、游泳、盲人门球和柔道已被列为竞赛项目,为视力残疾人士提供了展示自我和竞技的舞台。对于听力残疾人来说,他们同样可以参与多样化的体育活动。
划船:残奥会帆船比赛是残奥会的一项比赛项目。残奥会帆船比赛的运动员分级工作由国际残疾人帆船协会(IFDS)任命的分级委员会进行。射击:在残奥会射击比赛中,大多数运动员坐在轮椅上进行比赛。
亚洲残疾人运动会是亚洲规模更大、更高水平的残疾人综合性运动会,共设有21个大项、46个小项的比赛项目。这些项目主要包括田赛、游泳、举重、击剑、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排球、足球等多项体育运动项目,涉及的残疾类别包括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和视力残疾。
自行车是残疾人体育的新兴项目,最早只有视力损伤的运动员,使用双人自行车参加比赛。在1988年汉城残奥会上首次出现自行车公路赛,标志着自行车运动正式成为残奥会比赛项目,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增加了自行车场地赛。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位于奥体中心北侧,总面积达到32400余平方米,能够容纳6300余人。该体育馆配备有标准球类进口木地板,可满足各种室内比赛需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体育馆承担了手球比赛、世界武术表演大赛、盲人门球训练等任务。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场馆介绍如下:奥体体育场:作为大型室外场馆,面积约为30000平方米,可容纳18000名观众。经过全面改造,场馆内设施先进,包括闭路电视系统、宽带网、光纤通讯等,提升了观众体验和赛事组织的便利性。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位于奥体中心北侧,总面积32400余平方米,可容纳6300余人。
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坐落在体育中心的北侧,与独特的田径场、曲棍球馆和游泳馆形成一条优美的弧线,共同围绕着人工湖、步行通道和广场,展现出严谨的布局和巧妙的构思。占地面积4公顷,建筑面积为25338平方米,其历史可追溯至1987年4月28日的开工,至1989年11月30日竣工,历时2年零6个月。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简称“奥体中心体育馆”,是奥体中心场馆群重要的体育建筑之一。该场馆在2007年依照奥运会标准进行改造和扩建前,观众座位近6000座。改扩建工作于2006年4月1日开始,2007年8月竣工,观众座位增加到了6300席。
位于北京朝阳区北部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南部,奥体中心体育场是一座专为现代五项(跑步和马术)比赛设计的改扩建场馆。总面积达到37052平方米,拥有38000个固定座位和2000个临时座位,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两枚现代五项金牌的诞生。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基本详情如下:位置:位于北京市北四环中路南侧,与奥林匹克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奥运村隔路相望。功能与定位:是一个集竞赛训练、全民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艺术中心,也是中国体育发展的重要窗口。规模:占地面积66公顷,总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总投资高达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