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是是一件东汉青铜器的别称。东汉铜奔马,别称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是是一件东汉青铜器的别称。东汉铜奔马,别称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 有人将其称为“马踏飞燕”,以表明奔马正在作凌空掠过燕背的飞驰。郭沫若也将之命名为“马踏飞燕”,并曾泼墨挥毫写下了“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的豪迈诗句。
马踏飞燕也称马超龙雀,是东汉青铜艺术的杰出代表。一匹千里马正在疾驰飞奔,它体态健美,昂首扬尾,张口嘶鸣,三足腾空,右后蹄下踏着一只飞鸟。飞鸟展翅欲飞、惊愕回首。一切都发生在瞬间,却给人以无比宽阔的想像空间。
形容马奔跑的速度,飞燕已经很快,马比燕还快。疾如风。军事上凸显兵贵神速,经济上指奋勇赶超。这是古代和现代的意义。
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为飞燕找到了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烘托了骏马矫健的英姿和风驰电掣的神情,给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既有力的感觉,又有动的节奏。马踏飞燕也是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
马踏飞燕是是一件东汉青铜器的别称。东汉铜奔马,别称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袭乌鸦、鹰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又名“铜奔马”、“马超龙雀”等,为东汉青铜器,国宝级文物,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为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马踏飞燕的意思 奔马正在作凌空掠过燕背的飞驰;飞燕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
马踏飞燕(历史文物)一般指东汉铜奔马。东汉铜奔马身高3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15千克。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
马踏飞燕 有人将其称为“马踏飞燕”,以表明奔马正在作凌空掠过燕背的飞驰。郭沫若也将之命名为“马踏飞燕”,并曾泼墨挥毫写下了“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的豪迈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