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用solve函数把隐函数显化,然后画图。 *** 二,利用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关系,把极坐标隐函数变为直角坐标隐函数,利用ezplot直接画直角坐标隐函数。
可以使用计算器或手动计算。这将给出每个点的极径。 用连接点的线条描绘图像 - 在极坐标系中,每个点由一个极径和一个极角组成。在图像上使用这些点,并用线条将它们连接起来。
打开MATLAB软件,如图所示,这里有自己执行之前的命令;清除指令的接口,代码如下;clear,clc。
进入命令行窗口(Command Window)。假设我们已知圆心坐标(x,y)和半径r,例如x=7,y=13,r=4。
1、打开MATLAB软件,如图所示,这里有自己以前执行过的命令;对指令的界面进行清空,代码如下;clear clc。
2、set(gca, ydir, reverse);如果是x轴或者z轴,就用xdir和zdir。如果要恢复正常顺序,就用normal替换reverse。
3、t=linspace(0,2*pi,100);r=t;polar(t,r) x=r.*cos(t);y=r.*sin(t);hold onx=[x;x];y=[y;y];mesh(x,y,x*0,r)colorbar其中,先调用polar函数的目的是生成极坐标图的坐标系。
4、polar可用于描绘极坐标图像。最简单而常用的命令格式:POLAR(THETA, RHO)其中,THETA是用弧度制表示的角度,RHO是对应的半径。
极坐标系下的函数相当于在三维空间中采用圆柱坐标系表示这个曲面。所以为了画出直角坐标系下的曲面图,可以将极坐标转换为直角坐标后再作图。
添加X坐标和Y坐标两列,X坐标用公式=COS(A3*PI()/180)*B3,Y坐标用公式=SIN(A3*PI()/180)*B3,下拉。
polarplot 函数就是极坐标系下的 plot 函数。以 polarplot(theta,rho) 形式调用。同理,也有 polarscatter 函数。surf 函数将创建一个三维曲面图。
知道一组x、y、z坐标,怎样用MATLAB绘制出三维曲面图。
plot是绘制一维曲线的基本函数,但在使用此函数之前,我们需先定义曲 线上每一点的x及y座标。
画 y=sinx 就是:ezplot( y=sin(x)),注意sin后面的()不能省。y=cosx y=tanx 类似。画 y=arctanx就是:ezplot( y=atan(x)),注意aectan只能写作atan后面的()不能省。
1、首先打开软件,然后进行下一步操作。通过plot命令,画出一个图像。此时发现系统根据数据,绘画一个图像。然后在上方找到“data cursor” 这就是坐标指针。
2、一类间断点,就是函数无定义的孤点,但是紧靠该点两侧,函数值(极限)相同;其他间断点,是函数无定义的孤点,紧靠该点两侧,函数值(极限)不同。(1)分式,分母为0的点,就是间断点。
3、r = cos(3θ) 是一个极坐标方程,表示一个点与原点的距离 r 与极角 θ 之间的关系。为了画出这个图像,我们需要以下步骤: 绘制极坐标系 - 极坐标系由极轴和极角组成。极轴是从原点开始的一条直线,通常与 x 轴重合。
4、你的意思是矩阵行和列代表了ρ和Θ吗?如果是这样,可以先把坐标转换成笛卡尔坐标,行和列分别代表图像的x和y坐标,数值就代表了灰度值。之后再用imshow。
5、输出这个图像已经够了。。作了fft变换,得出的是复矩阵。[1+2i 3+4i 5+6i 7+8i]可以把单独一个点显示在极坐标上。或者同时所有点显示在一个极坐标上(那样只能是混乱的点,谁是谁你根本不知道)。
1、首先,matlab 本身提供了把直角坐标转化为极坐标的函数 cart2pol。调用 *** 为:[TH,R] = cart2pol(X,Y) TH 是极坐标的角度坐标,R 是距离坐标。
2、[THETA,RHO] = cart2pol(X,Y),直角坐标转化成极坐标。pol2cart为极坐标转化成直角坐标。
3、function [r, theta]=car2pol(x, y)r=sqrt(x.^2+y.^2);theta=atan(y./x);上面这个函数要保存成m文件的,在命令行运行edit car2pol,然后进入一个m文件编辑器,内容复制进去以后保存。
4、这个判断没法子进行,因为计算机并不知道你的输入是什么意义。而且两种坐标系的坐标都是实数,即程序中的double类型。要判断只有你自己注意输入参数表示的是什么了。